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人物特写 > 正文
    购物车
    0

    甘肃天水83岁村文书:一个传统村落的“编年史”

    信息发布者:张淑艳
    2018-08-08 11:06:05   转载

     1.jpg

    胡勤真处理村里事务。

     2.jpg

    胡勤真给村民开证明。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至今,胡勤真在胡家大庄村委会一直任文书。干了40年,年逾八旬的他至今仍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忙碌着。

    “领导信任我、群众抬举我,83岁了还能让我干,是我的荣幸,这种晚年生活我很珍惜!”老人说。

    1. “一大把年纪了还有用处,我就很满足。”

    胡家大庄村位于天水市麦积区凤凰山下、渭水河畔,2012年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单。

    今年83岁高龄的胡勤真老人是这个村村委会的文书,更是这个村的一本“活字典”。

    “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历史典故,都在老文书的脑子里装着哩,别看年龄大了,村里还真离不开像他这样的人。”说起这位从小看着自己长大的老人,胡家大庄现任村支书胡云笑着说。

    为了便于群众办事,胡勤真大多时间住在与村委会一墙之隔的一间值班室里。一张床、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摆设单一。桌子中间,支着一个用于给村民播报信息的麦克风和简单的音响设备,四周堆放着各类报刊。

    “年龄大了,还给村里干事,你不嫌烦吗?”

    “胡家大庄,顾名思义,是胡氏的庄园,往上翻几辈儿,都是胡氏族人,给‘自家’干活,公家还发钱,这好事高兴都来不及呢!”胡勤真略带调侃地说。

    戴着一副老花镜,胡勤真说话时眼睛看上去半睁半眯着,声音却很洪亮。话音停顿时,他会时不时往上托托下滑的眼镜架,有点像老学究。

    正说话间,本村小伙子胡军奎拿着一沓材料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老文书,开个住院证明。”

    “媳妇的病还没看好吗?”

    “在本地医院住了十几天了,病情还是不太乐观,医院建议转省城医院治疗。”

    一问一答间,胡勤真明白过来,小伙子来村委会开证明是要给病人急着转院用呢,这是火烧眉毛的要紧事,他几下子就把证明开好,嘱咐病人出院时给他打电话,他这边好提前给协调新农合报销的事。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里,胡勤真陆续接待了四拨办理身份证或领结婚证需要前来开介绍信或证明的村民,听见来的人一口一声“老文书”地叫着,胡勤真满脸堆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手头的活干得越发仔细了!

    工作间隙,他就着茶水嚼了几口早上尚未吃完的饼子,咀嚼时,干瘪的脸颊随着颌骨机械地活动着。

    在胡勤真的记忆里,他给村民开过最早的用于领结婚证的介绍信,时隔已近40个年头,现在那些村民的孙子都已长大,也到了结婚的年龄。

    村民来来往往,胡勤真装村委会公章的抽屉关了又开……这些年算起来,他离开村委会的时间不多,无论村民啥时来,他都会接待且尽量满足村民要求。

    “一大把年纪了还有用处,我就很满足。”胡勤真说。

    2.“‘老文书’就是村里的‘定海神针’。”

    第一次去胡家大庄的人都有一个相似的感觉,无论从哪个巷道口进去,似乎都能行得通,沿途大多都是老建筑。

    站在村里清池观前,胡勤真介绍说,历经了四百多年的岁月沧桑,村子依然还能保持传统村落的风貌,这就是胡家大庄的独特之处。

    胡家大庄建于明洪武年间,清乾隆年间形成了有总门、东门、西门、北门和具有排水系统和防御功能的堡寨式村庄。后来,村民在老祖先遗留的四横四纵格局基础上,扩建成现在六横六纵的格局。

    2012年12月17日,2014年2月,胡家大庄分别被评为“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以及“第六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这些“国”字号荣誉加身,都是因为老先人的这种四横四纵和后来的六横六纵得来的。

    “生活在这个传统民居村落里,如何让厚重的历史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互存、发展,是历届村委会都要认真思量的事。”胡勤真说,“现任村支书家有位亲戚,盖房时向外延伸占了半条道,多次做工作无果,支书自己拿着大毛笔在亲戚违建房墙面上写了个‘拆’字,硬给拆了。事情过去好几年,两家人至今不搭话。”胡勤真说起村里的历史过往,如数家珍。

    有这么一个活生生的案例摆在那里,村民间很少再因乱建红过脸。

    在巷口、家门前,红色腊梅、白色玉兰开得正欢,家家门前干净整洁、古色古香。活动广场南端一面墙上,长安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给村上设计的建筑效果图,醒目地悬挂着。

    “既要发展,又要传承。”胡勤真活了80多岁,见证了胡家大庄一次又一次的变迁,他坦言变化太大,以前想都不敢想。

    1999年当上现任村支书的胡云,说起胡勤真老人,更是不停地称赞。

    “我上任时,还不到30岁,对村里的事不太了解,当时全凭老文书撑着!”胡云说,老人家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当村文书直到现在,一干就是几十年。

    胡云讲,过去,《新闻联播》如果前一天晚上播了关于农村土地政策调整的制度,天一亮就会有村民跑来问新闻上播的政策村里啥时执行,碰到这种情况,老文书每次都能给村民耐心解释。几十年下来,胡勤真在村里威望很高,有事都爱和他说道说道。村级项目申请报告、工程预决算都要他亲自做,给村民家红白喜事写对联、贺词等,也是他的工作。

    “农村的事千头万绪,尤其是如果吃不透政策,就很难应对村民的询问和质疑。在这点上,老文书掌握得很好。”胡云说,他就是村里的“定海神针”。

    3. “只要村民还让我干,我会24小时在岗,随叫随到。”

    胡家大庄村现有村民816户3876口人,村民主要以果品种植、畜牧业养殖以及外出务工为生。

    刚刚包产到户那几年,胡勤真的工作除了给人开个介绍信外,还是村里的专职会计,负责村里的财务工作。

    那时候,村里白天一把锁,晚上一盏灯,家家户户都种地着呢!胡勤真说。

    后来,好多青壮劳力选择外出务工,村里的人员结构和生活结构随之发生了变化。

    “我的二儿子在北京打工20年了,出嫁的女儿也在北京一户雇主家搞家政10多年没挪窝,一年管吃管住能挣四五万元。村里和他们一样的年轻人,多数都出去了!”胡勤真说。

    胡勤真介绍,胡家大庄3000余口人中,有1200余人在外务工,一年打工所得占全村年收入总额的“半壁江山”。

    “钱多了是好事,但有时我忍不住会想,现在会种地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他们总会有年老的一天,留下地给谁种?”在胡勤真内心深处,他们这辈人对土地的热爱无法比拟。

    与此同时,对于那些留守儿童来说,爷爷、奶奶照看则显得力不从心。胡勤真说,前几天,村里有家小孩偷拿了别人家价值1500元的东西,被邻居抓住,考虑到孩子年龄太小且父母在外面打工,村委会知道后,急忙出面调解,孩子家人象征性地赔了对方一点钱后,双方达成谅解,最终还是由他起草了一份协议,得到双方签字认可,将矛盾纠纷顺利解决。

    “教育和情感需求对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一旦教育不当,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和负面影响用多少钱也治愈不了。”胡勤真说。

    显然,在这个古老的村庄生活、工作了大半生,胡勤真此刻的担心和隐忧早已超过他的工作范畴。看得出,83岁的胡勤真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和执着,早已超越了工作本身的意义,看着他开心的样子,他很享受这个过程。

    再过几天,上级部门要来村上检查工作,4月5日晚,村委会年轻干部加班完善一些相关材料至深夜,胡勤真自然也未闲着,用他的话讲:“只要村民还让我干,我会24小时在岗,随叫随到。”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